第一百九十四章 下棋 (第2/2页)
幸。” 汤宗道,“此一时彼一时,那宗豫兄可还有重回朝堂的想法?” “有!”黄淮毫不犹豫,“读圣贤书自须为国为君,岂能在此苟且?不过却不在这一朝了。” 黄淮这话明显是说不愿再在永乐一朝出山,而是要等多有仁厚之名的太子登基,再行出山效力。 汤宗闻言,没有再说话,因为黄淮的年纪比朱棣还要大,他怎么就能认为自己觉得比皇上活得还要久,这可是有些大逆不道了。 但朱棣多年征伐,身体多疾也是满朝皆知的事情,只是不能明说。 良久,黄淮又下一子,“正传兄,你主动请辞,却依然如此关心朝局,可是也有重回朝堂的想法?” 汤宗闻言,正要下出一子的手停了下来,僵持半空几息,又将棋子放回了棋坛,“不瞒宗豫兄,我没有重回朝堂的想法,但朝堂的有些事情我却放心不下。” “哦?”黄淮惊讶,“可否告知?” 汤宗道,“还是刺驾案的事情。” “这案子不是已经了结了吗?”黄淮不解。 “宗豫兄有所不知,这案子虽然结了,但疑点却还未曾彻底说得通,当得知纪纲拿到薛明的时候,我心中便是非常惊讶和不解。”汤宗道,“薛明曾经是荣国公张玉手下的一员小将,被太祖随荣国公张玉一道送往了当时的北平,在靖难之战中累有战功,一步步做到了北镇抚司左镇抚使,他来历清白,与建文帝并没有任何交集,但假冒王清源的阚六却不同,他曾是太医院生药库大使,永乐元年趁乱逃跑,当时的薛明还在军中效力,两人也没有任何交集,后来也更是没有,他们都是为了刺驾案,但我却不认为是两人合谋,薛明能参与其中,应该是有其他原因。” 黄淮闻言却不认同,“正传兄多虑了吧,那薛明本就身居高位,的确不用冒此大险,也与阚六没有任何交集,不过明教自唐宋起便存在,单单这两个字,蛊惑人心也已足够。” 汤宗点头道,“这一点倒也勉强解释的通,可普密蓬呢?他原本就知道四面佛贡品出了问题,而且一切交代都是薛明指使的,在我询问他自杭州府去往京师为何用了十日的时候,他却主动说出暹罗使团在杭州府耽搁三日。” 他看着黄淮,“宗豫兄,路途延误、船只有损原本都是可以寻到的理由,可薛明却让他偏偏指向了杭州府,这难道不奇怪吗?” 黄淮闻言,也找不到合适的解释,“这......” 汤宗继续,“杭州府的一切同样非常可疑,但凡刺杀,一击不中,那就是逃跑,可阚六呢?他却在刺驾案发生前,就早早预谋了这么多事情嫁祸给周洪宗和耿璇,自己则坐在知府衙门里等着我来,这一切同怕是同样解释不通。” 他看着黄淮,正色道,“宗豫兄,我有一种预感,六月十五刺驾案发生好像根本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刺驾案的失败可能根本不是失手,而是本就该如此。”寂海沉舟的永乐大案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