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真正的计算机之父 (第3/5页)
教授,叫做乔治·斯托克斯。” “由他传来的信息,想必还是非常可靠的。” 小老头认真的看了他一眼,追问道: “你确认是与分析机有关?不是三一学院组织的校友聚会之类的事情?” 斯文男子看了眼同样面露期待的妻子,胸脯一挺,肯定道: “确定与分析机有关,查尔斯先生,您看我们什么时候出......?” 话音未落。 小老头便一把拽住他的手,快步往外走去: “肘,我们去剑桥!” ............ 小半天后。 剑桥大学。 三一学院。 法拉第办公室。 此时此刻,这间办公室已经被改成了一间会客室。 斯文男子、小老头、名叫阿达的女子坐在一边。 徐云、高斯、法拉第三人坐在另一边。 黎曼和小麦则站在徐云三人身后,负责端茶倒水。 看着面前局促中带着希冀的阿达三人,徐云的目光不由有些微妙。 在他穿越来的后世,有这么一句话广为流传: 男女没有纯友谊,异性闺蜜必出事。 这句话在普众化的情况下还是比较准确的,在成人领域中,异性闺蜜往往有一方存在某种特殊的想法。 不过在人类的历史上,却有这么一对男女组合。 男女双方都各有家室,二者之间却在相关领域合作的亲密无间,并且从未跨过雷池半步。 没错,这对组合就是...... 凤凰传奇。 咳咳...错了错了。 这对组合就是查尔斯·巴贝奇,以及阿达·洛芙莱斯。 与此同时。 他们也是人类计算机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两位先驱。 世人皆知图灵与冯诺依曼是计算机的奠基者,但鲜少有人知晓,真正符合‘计算机之父’定义的人...... 正是徐云面前的这个小老头,查尔斯·巴贝奇。 其实吧。 巴贝奇、图灵、冯诺依曼几人的关系,看过咱们这本书的同学应该比较好理解: 就像汉斯·利伯发明了望远镜,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一样,有些概念是可以在具体名目下细分的。 比如查尔斯·巴贝奇是‘通用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是‘现代计算机之父’。 图灵则是‘计算机科学之父’。 三者的领域各有不同,地位也并不冲突。 不过遗憾的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命运使然,这三位的结局都不太好。 比如冯诺依曼是癌症去世,享年不过53岁。 图灵的死则更加众说纷纭,他在41岁那年自杀身亡,而他死前遭遇过极其强烈的舆论攻击——因为他是一位同X恋。 考虑到这年头LGBT比较敏感,此处就不多赘述了。 而最倒霉、最凄惨的。 无疑是查尔斯·巴贝奇与阿达·洛芙莱斯这对组合了。 巴贝奇1791年出生于伦敦,在剑桥读书的时候数学成绩极佳,与天王星发现者威廉·赫歇尔的儿子约翰·赫歇尔一起组建了分析学会,并且竭力复兴英国数学。 毕业后的巴贝奇也从事起了数学研究,还参与了皇家天文学会的建立,一度被视为英国的‘小高斯’。 但在1820年。 一个意外冒出的念头,彻底改变了巴贝奇的一生。 导致这个念头出现的直接原因很简单,叫做数表。 人们使用数表的历史由来已久,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记录。 现存最古老的一批数表来自巴比伦,生成于公元前1800-1500年。 这些数表用楔形文字刻在粘土上,人们使用它们进行单位转换,计算乘法和除法。 在近代,数表广泛应用于科学、金融、航海、工程、测绘等领域。 这些数据极其重要,作为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不可或缺。 而编制数表需要分工合作,通常的模式是这样的: 数学家负责确定计算用的数学公式; 监督员负责按照数学公式组织计算,并监督结果的汇总和印刷; 接着计算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