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问到没问题 (第1/2页)
“那我继续说了。”杨锐以学生的姿态又问了一句。 然而,他的气势却在缓缓聚集。 学术厅里说学术,自然是谁强谁高贵,谁高明谁权威。 杨锐虽然像是学生背书似的说条目,但这些条目,他都是要保证能在实验室里复制的。 而就他的解释说明来看,他也确实能做到实验室里复制,这可就相当不容易了。 一句话的检测方法,具体到实验室里的时候,说不定要耗费几天乃至几十天的步骤,每一个步骤都烂熟于胸,可不是说说而已。 蔡教授都不由自主的说了“好”。 杨锐却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继续道:“第十种是质谱分析法;第十一种是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第十二种是从mRNA表达推测……” 他喘了一口气,看向众人。 蔡教授陷入沉默状态。 富教授陷入呆滞状态:竟然有这么多种,没听过的是怎么回事? 卢月萍在这方面涉猎较多,略显兴奋,问:“还有吗?” “还有一种,我有所了解,但不能作为短期目标。”杨锐的眼神闪烁了一下。 “你说。” “通过基因组分析。” “基因组分析?”卢月萍觉得这个方法很陌生,反而更加好奇。 “这是一种前沿技术,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蛋白质数据库,其实,这个可以作为我们实验室的远期目标……”杨锐说的实际上是基因组学。 不过,基因组学的概念,实际上要到86年才被提出来。其实,早在杨锐刚进大学的时候,就确定了基础研究的目标将是基因组学,钾通道的相关论文,也都是以此为目标决定的。 甚至早在杨锐刚加入唐集中实验室的时候,发表的《钠和钾通道中的电压门控的分子机理》也都是以此为目标的。zWWx.org 当然,基因组学是一个专门学,虽然是86年才提出了这个概念,但相关的研究已经做了不知多少年了。 杨锐现在也没有资格喊出基因组学的概念,一篇CELL可不够建立一个学说,到了想发CELL发CELL,想有nature有nature的时候,再来一叠子的专著,继而得到各种国际会议中的主讲发言权,然后再选取一次正确的时机喊出“基因组学”才是正确的学术开展方式。 所以,杨锐是只能做,不能说的。 甚至就连做,他也做的很晚了,86年建立的学说,说不定都酝酿了十几年。 如果到时候,罗德里克正式建立基因组学的时候,能在文章里提杨锐或他的实验室一句,或者将他的一篇文章列入参考文献,也就不枉他在这方面的努力了,当然,那也是不逊于CNS的逼格。 想想看,假如有一天,入读生物系的大学生,凡是打开那本厚的令人发指,封面花花绿绿,内容让人想吐的《基因组学》的时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