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新的使团 (第2/2页)
。 这是短期的意义所在,如果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那么就和大明未来的羁縻政策相关联。 互市的意义,在于大明通过不同的物资数量,品类的控制,扶持弱小的部落,打压强盛的部落,掀起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对抗,保持草原的乱局。 所以,需要早做准备,单单和一方势力交易,是不可取的。 大明的朝廷,需要早一点适应这种非战争式的手段,消耗敌人的元气,稳固我军的力量,保持超然的地位。 对于这些条件,朱祁钰有把握,也先会满意的。 所以这一次的使团出使,不出意外的话,完成双方最终的确认,将太上皇带回来,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相比较上一次的使团,这次的使团显得朴素一些,看似阵仗不小,但是却什么金银财帛都没带。 就带着一些御制之物,还是用来迎还太上皇用的。 至于人选方面,正使右都御史掌鸿胪寺事朱鉴,副使礼部侍郎李实,大理寺少卿罗绮。 或许是因为有朱鉴在,孙太后放心不少,英国公府这边,又在操办丧事。 所以这一次的使团,如果不算跟着一块回去的袁彬的话,就是清一色的文臣。 除了朱鉴之外,另外的两个人也颇有意思。 李实是自己上本要求出使,罗绮则是刑部尚书金濂举荐的。 要知道,这次的使团和前次不一样,上一次是直接在廷议上就点了人。 但是这一次,在确定副使的时候,朱祁钰却没有明确表示,所以,朝中大臣基本上都各自举荐了人选,甚至还有不少自告奋勇的。 这些人里头,当然是有像朱鉴这样一心想要迎回太上皇的人,但是更多的,是盯住了这桩功劳。 朝臣们都是人精,这一次的谈判过程当中,天子的种种支持,以及瓦剌的态度软化,都看在朝廷众臣的眼中。 所以大家心里也都有底,这一次谈判大概率是能成的。 既然如此,明摆着是拣功劳的事情,为何不做? 而这两个人,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原因只有一个。 前世的时候,朱祁钰曾经点过他们两人出使。 当然,最后没有谈成。 但是,对于他二人的主张,朱祁钰却是清清楚楚的。 在太上皇这件事情上,他们同样是主张一定要迎回的。 但是,在其他的一些地方,他们却和王文的看法有些相似。 尤其是李实,御史出身,以敢言直谏闻名,单纯看脾气的话,几乎就是一个小王文。 至于罗绮,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给事中出身,曾经往各地做过巡按御史,后来被调回京的头一件事,就是弹劾自己的顶头上司,左都御史陈镒徇私提拔属吏为知府。 挑这两个人过去做副使,朱祁钰相信,整个谈判的过程,一定会让某太上皇印象无比深刻。 当然,随同使团一起离开的,还有以兵部尚书身份总督两边军务,前往边境调查罗通一案的于谦。 不过,朝中诸多大臣,更倾向于于谦不是去查案,而是去边境坐镇,给迎回太上皇加上一层保障。 不然的话,倒卖军器的案子再大,两个已经注定要死的人,又怎么能劳动于谦亲自过去。 遥遥望着使团的车队消失在远处,朱祁钰的神色平静,不起丝毫的波澜。 片刻之后,舒良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皇爷,奉口谕,丰国公李贤,都督范广,礼部尚书胡濙,兵部侍郎俞山等数位大人,已在武英殿侯召。”月麒麟的皇兄何故造反?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