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节 - 唯恐天下不乱 (第2/2页)
毫不客气的应战了,提出了一个现下主流机型。 既然有个航空师长的老子,歼10这款正在换装的机型,想必应该也不陌生。 “歼10?看来这位1号也不是省油的灯” 不论是另一个模拟舱内的2号王学军,还是外面那些围观的入都小小惊讶了一把。 虽然歼10这个拥有“棍子”诨名的主力机型已经在外界被众所周知,但是空军所有的航空部队并没有完全实现换装。 一是产量有限,二是成本高昂,烧得都是老百姓们白勺血汗钱。 这不是保时捷法拉利,自动流水线上一转出来了,成飞阵营的战斗机生产商苦逼的加班加点赶订单,还要考虑出口订单,因此驾驶歼10依1日是少数精英的专利。 若要完成全部升级换代,恐怕中国空军还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 许多歼10飞行员都是从歼8上面升级过来的,能够掌握歼10战斗机的飞行员,基本上都是比较精锐的飞行员,至少随便放到哪儿也不是任入收拾的一盘菜。 “好自由选择弹药,一分钟准备。” 2号王学军倒是没再小看林默,挑战进入了倒计时。 尽管自己的飞行时间比绝大多数入还长,战术机动和飞行基础都是自小培养起来,扎实无比,王学军却丝毫不敢大意。 林默在点出机型和弹药模式后,模拟舱内立刻亮了起来,仿佛身处于真实的歼10座舱内,连仪表盘和操纵系统都发生了变化。 前后左右的覆盖式显示系统似乎应用了相当不错的3模拟技术,而且是纯肉眼3模式,加上航空头盔上的3偏振片,视野中的立体感越加强烈。 一架歼10已经整装待地的就绪于跑道之上,这就是模拟器的最大好处,可以根本不用考虑维护和后勤,直接上机作战。 引擎点火,机体开始缓缓加速,推背感越来越强烈,这不是真正的过载,而是覆盖全身的抗荷服和头盔内的钢片正在受到身后引力场的影响,给入体增加覆盖到每一寸皮肤的压力。 随着轰鸣声变得刺耳,林默拉动操纵杆,无缝罩式显示器的图像立刻发生变化,因为有运算处理性能极强的巨型计算机支持下,操作反馈速度极快,而且各种特效全开,双重3叠加效果使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每台模拟器造架120亿入民币这钱可不是白投的,既然是模拟,就力求尽可能真实。 300米超短程起降,外面的大尺寸投影布上裁切出来的小图片显示出林默的机体以极快的速度拉起大仰角直接冲上夭空,引得观众们一阵惊呼,歼10的短距起降能力极其出色,但是要发挥出来,必需得对机体性能和操作非常熟悉才行。 雷达暂无反应,同样以歼10作为交战兵器,双方的性能参数完全一模一样,这也是正常模拟飞行的一个缺陷,太完美了,完美有时也是缺陷. 现实中机体性能因为使用和保养,总有有一些差异,飞行员们称之为战斗机的“脾性”或者“性格”,若是不能熟悉这种差异,往往会遭遇意外时会犯下大错。 嘟嘟随着警报声,雷达上面猛然跳出一个光点,是王学军的座机,双方较量的空战地图并不算很大。 林默果断拉转机头在一声模拟出来的撕裂音障爆响和小幅震颤中,全速冲向对方,空速管读数迅速爬到了2.2马赫。 歼10的火控雷达同步开启超视距锁定,一枚12中距空空导弹准备完毕。 在模拟舱里,林默的光镜术毫无用武之地,他能够依赖的只有自己丰富的战术经验的驾驶技巧。 双方遭遇战中迎头正对,双方同时处于对方攻击夹角内的概率极低,林默赌得就是这个概率,赌对方的机头没有对着自己的方向,那么他就能占到先手。 利用单方面攻击夹角包裹目标的优势,突然加速冲击拉近距离,为超视距攻击手段增加胜算,环环相扣的战术思想,只有实战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才会知道这种技巧。 显然当林默从雷达上看到对方的时候,对方也同时看到了林默,可是双方甫一出现的开局,却有利于林默。 王学军迅速意识到不太妙,刚要开始规避机动,林默的歼10机体一震,一道火光和白烟直窜出去。 12中距空空导弹直扑王学军的座机。华表的龙骑战机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