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发布会现状财政困境 (第2/2页)
,也即是北洋政府来收取。 而这些特定的赋税,大部分都是一些奢侈税。 这次的政策可以归纳为四个字“专税专用”。 特定的税务,包括烟叶税,酒税,以及关税等等。 而这个收税的举动是要有人配合的,更重要的是南方的地方都督的配合。 当然了,老袁只是要秦石璜做一个表态罢了。在暗地里面,为了得到秦石璜的支持,老袁做了个承诺,这些赋税的百分之七十可以留在川省。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也都能够察觉到一点。那就是老袁这次的目的,除了要增加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之外,他还要打击其他的各个地方势力的财政。 毕竟没了钱就不能养军队,而没了军队,南方的人就更没有反抗力了。 而南方的各省这最大的财政收入,其实是关税和盐水等等的。而在最新的告示中,这两个税是要上交中央的。 尽管在近百年的开放港口的历史中,中国的海关主权受到了十分大的侵害,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对外的交易的繁荣促进了关税的迅速的增长。 毕竟关税是一种贸易税,是商税,它自然是要比农税收的多的。 数据表明,在1911年的大清的财政收入当中,至少有近三分之一的收入是由关税提供的。而关税的收取也为一直以来财政不充裕的国库输送着鲜血。 而这其实也能够一定程度的说明,在当时的辛丑条约,乃至是后来的甲午条约的签订中,洋人都要让大清把关税作为还款的抵押的。 因为关税就是一个摇钱树,而且每一年的关税都是可以为清廷提供大量的财政收入的。 说到这里,有历史学家认为,之所以洋务运动能够投入大量的金钱修建近现代的工厂,建立近现代的军队,这都是因为那段时间的关税的富饶收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有关洋务运动的说法也没有错的。 毕竟要是真的大清依靠农业赋税来进行洋务运动,且不说这个措施会带来多大的反抗浪潮,而且不可否认的一点,农业赋税的收入实在是太低了。 简单的数据对比,在1840年,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清廷的财政收入只有4500万两白银左右。而在1911年,内外交困的大清有3亿两的白银收入。 其实除了对内部的都督进行征税之外,老袁还大肆的向外国人借款。 毕竟,财政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能够见到成效的。 但是借款是可以立竿见影的的。而为了防止这个北洋政府突然地崩塌,洋人的银行家们也是很“义气”的跟北洋政府签订了大量的“经济援助”条约。 比如,在1912年即将签订的六国援助条约,六国银行为老袁提供的援助就高达2500万英镑。 只是可惜的是,在原来的历史上,老袁借来的大部分的贷款基本上一点都没有用到工业,农业等工厂的建设上,他用大部分的费用拿去打仗南方的革命党了。 不过还好的是,现在的老袁似乎陷入了新任政府的组建工作当中,对于战争,老袁暂时还没有兴趣。 而老袁的平和态度或许和他没意识到北洋政治势力将在国会和立法院一败涂地有关。咸鱼游啊游的文明六:1901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