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中涓计划之政治(2)农会,工会初组建(2) (第1/2页)
而对于商人阶层,在中涓行动的经济方面会加以更详细的阐述。 这里值得要说明的就是对农民阶层和对工人阶层的政治处理。 对农民这个最大的群体来说,在秦石璜推行了土地的政策之后,农民阶层就慢慢的变成了支持秦石璜的阶层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秦石璜的刺杀身亡的消息传来之后,最悲伤的就是农民了。 而且,在秦石璜死后,整个成都一度出现了纸钱供不应求的场面。 时人称之为“成都纸贵”。 在两个大方针政策下,农民的基本盘已经稳住,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动摇的, 因此这个巨大的基本盘稳定了,那么川省就不会陷入大的混乱当中的。 而这也是秦石璜为什么会躲在后面观察的原因之一。 但与之同时,这种稳定也带来了一个坏处。 简单地说,农民这个基本盘是不会随着某个人的死亡而变化的。 因此,尽管在秦石璜死后,成都出现了“成都纸贵”的场面,但是只要朱庆澜没对农民动手,那么换了个都督,这对川省的农民来说也不是一件大事情。 因此,不易改变就是农民这个阶层的局限性。 ~~~~~~ 虽然农民起义是历史上最多的起义,甚至它是历史上响应的最多的起义,但是农民起义成功建立了政权的数量却不足农民起义总数的千分之一。 于是,大家会发现奇怪的一幕:尽管每个朝代的衰落都是大型的农民起义造成的,但是最终建立新的王朝的政权却往往不是以农民起义为本的政权。 纵观历史,真正能够实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名言的开国君主,估计只有建立了明朝的朱元璋了。 而除了朱元璋,其余的历朝历代君王要么是外族人,比如元清两朝的君主们,要么就是世家大族们,比如取代了隋朝的陕西李家,比如结束了南朝的赵匡胤。 举这些例子只是想要说明一点:只会搞农民起义的势力是没有前途的,而不会搞农民起义的势力也是没有前途的。 毕竟说白了,中国最大的群体是农民。 要是掌握不住农民的心思,这对于一个想要建立全国政权的势力是很致命的。 同样的,要掌握农民,但是不能够只是依靠农民。 因此,如何两者中把握一个度,这就成为了秦石璜的思考点了。 在苦思冥想,在借鉴之后,秦石璜终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建设制度,完善行政体制。 而建设依靠的是一个根本,一个中心点。 具体的内容就是一句话: 建立以克隆人为主的,工人和商人为领导,农民为基础的体制。 克隆人自然不用多说,这是秦石璜的最器重的,最信任的力量,也是秦石璜能够赖以生存的最大的力量。 要是没有克隆人的支持,估计秦石璜能不能重新掌权,这还是个疑问呢! 当然了,因为克隆人的某些缺陷,一些职责就要被移交其余的三个阶层了。 毕竟说白了,现在的中国大地上,有学识的,有知识的,能够搞行政的,能够搞军事的,要么就是原来的封建残余等人,要么就是这些新兴的力量。 而对于乡绅,在这里就简单地把他们纳入商人阶级和工人阶级。 而对于农民,因为这个阶层的独特的属性,秦石璜还是采取了大体维稳,局部修改政策的措施。 大体维稳;稳定的提高农民的稳定性,获取收入的来源数量’;稳定的推进村庄合并的大政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逐渐的减免某些农业税务。 当然了,虽然划分了有三个阶层,但是这并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