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印度冲突战 (第1/2页)
中国西南部和印度北邦交界的山区内。 “这路怎么这么难走啊?” 穿着厚厚的棉衣,时不时还有点气喘,王二和背着行囊喃喃的抱怨道。 “小心脚下,别把心思在放在抱怨上了。” 班长齐辉叮嘱着王二和。毕竟部队现在走的都是山路。 在当地人的带领下,这支近一千人的山地团安全的到达了印度和西南部的边疆线,并在向导的带领下,龙云一团迅速的辨别了方向,奔冲向西拉姆。 西拉姆,印度北邦的首府。 而此处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仅仅是不到四百里的路程。 经过了近半个月的跋山涉水到了札达县,继而在几天的向南行进之后,山地一团终于是走到了预定的目标——西拉姆市区北方的一片小山区内。 “班长,我这不是抱怨。而是我不甘心。毕竟出发前,我以为至少能开几枪,也能打个好仗的,但没想到,在这次战斗中,我没开一枪,却灰突突的回来了。” 带着情绪,王二和感叹着。 去的路上满心热情,回来的时候却满是遗憾。 这或许就是王二和内心的真实写照。 听到了王二和的解释,班长齐辉不免啼笑皆非。 “听你说的,难道打仗是件好事情吗?或许等你成了我这样子的人,你就知道安安稳稳的在部队里面训练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了。” 摸了摸年轻的王二和的寸头,齐辉还是安慰到: “新兵,别担心,你以后一定会打仗的,会开枪的。而且我也希望以后你一直抱有这种打仗的热情。” 跟着齐辉,王二和不情不愿的漫步在回札达县的旅途上。 ~~~~~~~ 山地一团突进西拉姆的过程很是顺利。 在沿途,龙云一行人竟然没有遇到过一支像样的,成建制的,手拿热武器的防守部队。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山地一团的新兵们有这么大的消极情绪的原因。 尽管山地一团有很多的老兵作为基础的骨干,但是山地一团近八成的士兵还是从川省,亦或是从西省本地招收而来的新兵员。 老兵做班长,新兵做士兵。 以老带新,这是西南军快速形成战斗力的常规做法。 而自愿入伍的新兵们往往是有很大的打仗热情的。 前期平平无奇,直到后来,在部队突进西拉姆的市区的核心区域的时候,龙云才遇到了第一支手拿枪械的守备部队。 只不过,面对这支不到百人的守备部队,只有山地一团的一营接受到了作战命令,而其他的两个营,包括团直属部队接到的都是掩护作战的任务。 换句话说,在这场战役中,除了这场西拉姆的市区的战斗之外,整个突进,抓捕西省的叛逃人员的过程中,山地一团是没有受到一丝军事阻力的。 当然了,在抓捕这些农奴主的时候,还是发生了一些不那么愉快的事情。 为了逃离山地一团,为了保障自己不被抓回去审判,在回程札达县的途中,在一个的夜高风黑的夜晚,俘虏中的近三分之一的农奴主策划了一场逃离行动。 而这场逃离行动的策划人很荣幸,很幸运的被击毙了。他的尸体被埋葬在距离驻扎营地不到十里地的一片小树林,而这个人就是原来的西省的达L僧侣。 言语中的“荣幸”有很多含义,比如僧侣不用接受审判了,比如他不用在历经千辛万苦在回到西省了,比如他即将失去他的生命了,比如布置计划成功了。 其实,后来研究历史的人们对这次突发的逃离案件都抱有疑惑的。 毕竟,一个守卫森严,部署严密的山地团的营地,怎么会给这些想要逃离的人们一个“赤裸裸”的逃离的机会呢? 当然了,这个答案或许已经被遗留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了。 不过,从秦石璜后来的中涓行动的宗教行动,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些推论。 对佛教,对某些地区的宗教,秦石璜抱有的态度是“不鼓励,要按压。” 这六个字说明了西省,青海乃至是甘肃的地区治理措施。 ~~~~~~ “快点跟上,把枪背好了,要记得,枪就是我们士兵的命。” 帮着王二和上了个陡坡,齐辉把步枪挂在王二和的胸前,严肃地说道。 “行了,行了,班长。我知道的。” 虽然嘴上是这么说,但是王二和的心里面却是嗤之以鼻。 连子弹我都没打出去过一发,连仗都没打过一场,这不就是烧火棍子吗! 而就在王二和还在念念不忘着打仗的时候,一句突兀的呼喊响起。 这声呼喊直接的让王二和的肾上激素迅速地分泌出来了。在激素和心理作用下,王二和表现的即激动,又害怕。 “据悉,前方部队受到阻击。三营整理军备,十分钟之后,集合出发。” 从前线先锋部队传令员急匆匆跑回来,他为后方的三营带来了作战命令。 虽然新兵王二和兴奋,但是老兵齐辉却是一脸的震惊和担忧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