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六:1901_364 新省动荡(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64 新省动荡(1) (第1/2页)

    新省,伊利通往迪化的山路上。

    “快点,快点,你快点跑出去,告诉朝廷,沙俄打进来了。”

    脑海中回想着队长死之前托付的话语,扎五悲痛欲绝。

    伊利两字其实是取自维族语。

    其背后的含义其实是颂赞康乾时期,清朝皇帝平定准格尔叛乱的功绩。

    而在维语中,伊利也有希望西陲永保安宁的含义。

    只不过,就目前看来,似乎这种美好的希望破灭了。

    哒哒哒,在新省首府迪化的北城门,急切的马儿声音响起。

    “西线急报,切勿阻拦。”

    扎五策马而入,大声喊道。

    而在看到了扎五露出的令牌之后,守城守卫也分散而开了。

    左手握着缰绳,右手甩着沾满了血迹的马鞭,骑在马背上,扎五疾驰在迪化通往府城县衙的大道上。

    只是和城中人们好奇心情不同,在扎五的心中,不仅充满了对队长同僚们的痛惜之情,还充满了浓浓的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毕竟,三十年前伊利也被入侵过一次。

    而虽然当时晚晴腐败无能,慈禧专政,但是朝廷中却有军事能人左宗棠。

    反观现在?

    ???

    但是,话说回来,作为一个戍卒,扎五他又能怎么样呢?

    汇报前方局势,带来最新情报,这就是扎五的职责。

    “西线急报,望大人赶快上报北平。不然的话,就要出事了。”

    站在会客厅中,把自己的使命完成之后,扎五就倒地不起了。

    看到此幕场景,现任迪化守备,革命党人杨赞内心一震,急忙上前扶起扎五,赶忙用手探了探气息,在探查到有呼吸后,他才长舒一口气。

    “幸好,幸好,只是累昏过去了。”

    转过头,杨赞对着管家说道:“好生安置,等他醒来,等我召见。”

    位于西北边疆的新省历来就是整个国家北方的门户。

    而针对新省的重要性,平定新省之乱的左宗棠有一番鞭辟入里的论述:

    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简而言之,一旦新省失守,那么蒙古地区就危在旦夕。

    同时和新省相邻的陕甘,山西等地区更会有危卵之患,而要是更严重的话,那么可能位于山西东边的直隶地区,也即是晚清中枢,也会受到匪患。

    当然,任何时候,每个政治人物的发言都是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而左宗棠之所以要收复新省,甚至是上书建省,废除当地的伯克基础政治制度,是因为左宗棠是晚晴朝廷内部军事塞防的利益阵营代表者。

    可以简单地认为,在晚晴后期,为了争夺军费,为了争夺朝廷的支持,朝廷内部有两大军事派系:

    左宗棠为首的注重塞防,注重边疆稳固的陆军派;

    李鸿章为首的注重海防,注重海洋利益的海军派。

    “伊利!伊利!沙俄?”

    盯着背后的新省地图,杨赞心中一阵担忧,不禁对着外面大喊道:“管家,快点备车,我要去都督府。”

    可以这么说,伊利对新省战略地位犹如武汉之于湖北。

    伊犁它不仅是重要的战略通道,更是整个新省连接各地区的中枢枢纽。

    ~~~~~~~

    青海,北部草原。

    在1912年12月份,为了庆祝第一次工农商达标大会的召开,秦石璜也特地的邀请了青海北部的各个部族首领前往成都参观。

    而在这次参观之后,青海北部的蒙古后裔,也即是青海额鲁特部,以及青海南部的西省后裔,也即是玉树二十五族,两者,在青海地区政府的牵头下,与西南联合农业部,市场局等签订了《青海地区部落临时事宜》。

    在条约中,两者统一的抛弃了原有的青海额鲁特和青海玉树二十五族的称呼,转而用了两个新的称呼:海北蒙古自治州和海南玉树自治州。

    而除了政治,军事制度上的改变之外,两个地区的部落也接受了西南联合商人们和西南联合各部麾下的直属机构的入驻。

    而在这些入驻人员之中,又属粮食和农牧部的人员入驻最多。

    广阔的草原地形导致青海地区是不适合种植粮食,而是适合放牧。

    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三年强国计划中,对青海,对甘肃,对西省这些以放牧为主的地区,强国计划中也有所阐述。

    对农牧地区,秦石璜指出:要发挥基层组织农会的作用,发挥农牧部的职责,争取在每一片草原上,在每一个部落中都有相应的农会机构和农牧部干部。

    而针对放牧事业,在三年强国计划中,也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在1914年之前,确保青海省拥有三百万头的牲畜拥有量。

    在青海地区,要建立五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