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 山西落定! (第1/2页)
挨打就要立正,或许是对阎锡山最好的表述之一。 正如谚语所说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意,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意。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秦石璜为首的西南联合一直是抱有对外不对内,先攘外再安内的战略决策的。 而这一点,从一开始的1911年底的西省战役,再到1912年的英国印度的冲突战争,再到1913年的和沙俄的新省战役和外蒙战役,就能明显看出来。 当然,话说回来,虽然打内战不是秦石璜所想的,也不是西南联合军队现在的主流思想。 但是要是存在巨额利益,内战也不是不可谈的,比如强势的整合势力。 亦或是他人擅自的侵占西南联合主权,强硬的攻击西南联合,那么自然,对于这些不识好歹的敌人,西南联合自然也是不会手软的。 正如秦石璜在1912年国防军事委员会上所说的那样子: 军队是保卫国家的根本,也是国家的重要的支柱力量。 没有军队保护的政权终究只是水中的浮萍,空中的楼阁,一碰就会散。 因此,针对军队,只有八个大字: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在执行秦石璜的决策方面,西南军还是执行的很好。 因为,西南军往往都不是第一个先出手的那支军队。 除非有非常正当的外交理由,比如山东事宜就是如此。 1913年十月,张家口战役正式的告一段落。 而此次战斗摧毁了老袁精心布置的北平西边防线,并打开通往北洋中枢的西大门,为实现北平包围战提供了可能性。 但是,由于后续山西战争的发展,钟体乾的部队不得不放弃扩大战果,回防山西。 也正因此,这一动作也导致:在宣化,也即是张家口东边近一百余里的一处县城内,重整旗鼓,收拢败兵的王世珍又组织起了一道临时防线。 只不过,和张家口不同,这次,王世珍就不敢再夸下海口了。 在王世珍向北平的陆军部发去的电报中,他是如此说的: 自从张家口战役一败,整个西线战场已经陷入挽回不了的颓势,西线战场已经肉眼可见的陷入了糜烂之势。 虽然山西战场已经开辟,分散了西南军的进攻力量。 但鄙人认为,针对北洋军都抵抗不了几日的西南军,装备更加差的山西驻军能够抵抗几日呢? 因此,在此,鄙人望总统早做打算。 只是,作为军人,作为北洋的军人,鄙人能够确保,只要鄙人在西线一分钟,那么西南军就不会从西线走出一个人,走出一辆车。 千万头颅共一心,岂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 ~~~~~~~ 山西,大同通往太原的道路上。 摇摇晃晃的泥土道路上,在步行的大部队旁,一辆军车停靠在路边。 砰砰砰,艳阳高照,一发炮弹声音响彻在天空中。 “哪里有炮击?哪里打仗了。” 身子一个骨碌,打开军车车门,睁开了迷蒙的双眼。 虽然刚醒来意识有些混乱,但是,在军人对炮火极度的敏感性的提示下,站在路边,钟体乾还是大声问道。 “指挥,前线传来的最新战报。” 在炮击发生后的没多久,在钟体乾还在盯着地图,想找到是哪里传来的炮击之时,跟随着指挥部移动的电报班就传来了一封急电。 “好好好!果然让老子找到这个龟儿子了。” 盯着电报上显目的两个大字“王琪”,钟体乾的睡意顿时被驱散。 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愤怒和怒气冲天的杀意。 “来人,传令,命令前锋三团不惜一切代价拖住敌人的大部队。后续炮兵旅提供炮火支援,还有命令骑兵团,急电,让其把这支部队的后路给抄了。” 一口气说完了三道命令,盯着前线,钟体乾重重的说道:“这次,要是不把你这个兔崽子围歼在三道岭,我就不姓钟了。” 和钟体乾这个总指挥一样,对于王琪这个罪魁祸首,一听到他的名字,顿时整个第三战场的西南军就像打了鸡血似的嗷嗷的向前冲。 原因很简单,在钟体乾的默许下,也是事实的印证下,两个炮兵师,三个步兵师的士兵和军官们都知道了一点: 之所以他们去不了北平,打不上最后一场大仗,获得不了大功劳,这都是因为王琪在后面把后勤运输线路给全线切断了。 正如俗语一样: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不想大打仗的部队也不是一支好部队,而不想打大决战的指挥也不是个好指挥。 毕竟,只有打仗才有战功,只有打仗才能够升官,只有打仗才能够光宗耀祖。而无疑,大决战是最大的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