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六:1901_388 改组南洋舰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88 改组南洋舰队 (第1/2页)

    黄海,宽阔的海面上时不时的有几只鱼儿跃出。

    轰轰轰,隆隆隆。

    随着视线拉近,你会发现,在黄海的海面上,有一支由上百只舰艇组成的舰队正在航行着,而他们的行驶的方向赫然是渤海方向。

    这支舰队是南洋舰队第一分舰队。

    司令部给予第一分舰队的任务:攻击,占领北平的东面海上门户——天津,为三面包围北平实现可能性。

    舰艇发动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站在川省号甲板上,穿着西南海军特有白色海军服装,第一分舰队司令正在拿着一份海上地图观察。

    海图与地图的主要区别在于描绘的范围和内容有所不同。

    此外,海图的功能是传递地球表面为航海所需要的海洋水域及沿岸地物的各种信息。

    不同于文字描述,海图而是精确直观的定位(如岸形、岛屿、礁石、助航标志、水深点、危险物等等),尤其是水域部分的资料详尽精密,图式明确清晰。

    因此,没有海图就在海上航行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的。

    话说回来,按照概率学,在没有海图标记的海域,舰队发生触礁的概率可能大约是百分之五十左右。

    话说回来,司令手上的这份海图其实是经过南洋第二分舰队实地探查而得到的,而南洋第二分舰队的主要防御海域就是黄海海域。

    在近一年的发展中,不仅西南陆军有了发展,南洋舰队也有改变。

    当然,这里指的改变不仅仅是舰艇数量的增加,更多还是制度革新。

    截止1913年北上之前,南洋舰队总吨位已经近十万吨。

    拥有一艘无畏级战列舰,四艘重巡,六艘轻巡,以及十五艘驱逐舰。

    还有五十五艘鱼雷舰和一支近海潜艇编队。

    值得指出,虽然南洋舰队的实力强劲,但是和刚刚猎装了四艘战列巡洋舰的日本联合舰队相比,南洋舰队的实力还是不够看的。

    毕竟,因为1912年开工建造的四艘顶级战列巡洋舰金刚号系列的下水和猎装,日本联合海军舰队一跃成为了整个远东,乃至是整个太平洋地区最强大的海军。

    按照1913年底的世界海军排名来说,拥有26艘万吨级以上的战舰的日本海军已经成为了现在世界上排名第四的海军舰队。

    而前三则分别是,英国,德国和法国。

    换句话说,日本人对于海军的狂热或许能够媲美的上,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对于日本武士道的挚爱了!

    话说回来,在最新海军军事改组中,西南联合海军部遇到了一个问题!

    ~~~~~~

    成都,西南海军部,会议室。

    “我建议将南洋舰队一分为二,原大部分舰队留在南洋第一舰队,而另外小部分舰队抽调出去组建第二舰队,防备整个黄海,巡防山东沿海防线。”

    说出此话语的乃是海军部的参谋,钱立人。

    其实,自从西南联合进驻青岛等地区之后,西南联合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具体说,那就是,西南联合从内陆势力一下变成了沿海势力。

    虽然沿海会使西南联合的经济贸易变得更加顺畅,也不必在受到相应长江沿岸省份的约束,但是,拥有沿海省份也会带来一个大问题:那即是海防问题。

    没有良好的海防,没有海上防备力量,那么,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毕竟,没有海防就没有国家主权,没有海军就没有反抗力量。

    而正是基于此,海军参谋钱立人才会提出了此种看法。

    而对此,海军部内部的人却是议论纷纷。

    “分出舰队去的话,会不会损害南洋舰队的实力啊?”

    “要是分出舰队,那么未来因为舰艇不足而导致战斗失败,这是谁的责任?”

    “为了青岛,将南洋舰队的一部分放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这真的好吗?不会再次重复甲午海战的大败吧!”

    。。。。。。。

    随着新的理论观点的提出,反对的声音也甚嚣尘上。

    只是,这阵风波很快就有了停息,因为秦石璜作出了指示。

    话说回来,其实不论是秦石璜,还是海军部以及南洋舰队,都知道,现阶段西南联合海军唯一的敌人就是日本海军。

    而无疑,和日本海军相比,西南联合海军不仅舰艇规模上有着差距,而且在人员配比上,在战斗经验上,在海军后勤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距。

    值得一提,之所以秦石璜不大肆扩张海军舰艇,不是因为秦石璜没有足够的钱财,也不是因为造船厂不能够建造,而是因为海军人才的稀缺。

    举个简单的例子,运行川省号一艘满载近三万吨的无畏级战列舰,要耗费的人手不是一百人,也不是五百人,而是近两千人。

    换句话说,要是秦石璜将南洋舰队的海上官兵全都换成训练精良的克隆士兵的话,那么少说也得需要近四万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