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节 (第3/3页)
带着几分焦急。 顾秋实才知道,原身还要赶路,他扯了一下肩膀上背着的包袱,道:“我得去那边一趟。” 他手一指,年轻人顿时就明白了,催促:“那你快去,可千万别迟。眼瞅着就要参加县试,爹娘还等着你榜上有名好光宗耀祖呢。” 顾秋实记下这话,奔到了窝棚后。 原身傅南昌,出身怀阳府辖下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家中祖辈都是地里刨食的庄户,他是家里的老三,底下还有个妹妹。 傅南昌特别聪慧,几岁时就能编出网兜搂鱼,还会在山上埋陷阱,虽说收获不多,但穷人家,口肉汤喝都是好的。 同龄的孩子只知道玩泥巴,他却能做出这些,谁都知道他聪慧。但是,此处去镇上都要走半个时辰,并且只有一条小路,牛车马车都去不了。这样贫穷的地方,家里又不富裕,再聪明,最多也就是带着一家子走出大山。 但是傅南昌运气好,傅家所在的山洞村村长原先是在镇上做生意多年,后来被人挤兑得生意做不下去,这才带着妻女回村。 挤兑他的那户人家,家中有一个秀才亲戚,据说在城里很有些关系,傅村长不敢与之争锋,灰溜溜关张回老家。 村长心里不服气,却又不敢表露出来,听说傅南昌聪明……聪明的孩子谁都喜欢。他把人叫到家里说话,兴致上来了教他认字,然后发现,傅南昌学得很快。 村长当时就起了惜才之心,也因为心里憋着的那口气,一咬牙,跑去跟傅家夫妻商量,让他们送孩子读书。 傅家夫妻生了子一女,双亲健在,还有两兄弟都住在一起。 一家子接近二十口人没分家,又是长辈当家,怎么可能独独送傅南昌读书? 不过,村里人眼中的村长是见过世面的人,请问人家谁不想改换门庭?傅家祖父深思熟虑过后,直接分了家。他们跟着老大度日。 傅父身为家中老三,此后只需要每年送点粮食给大哥,就算尽了孝心。 饶是如此,傅父分家后家徒四壁,分到的那点粮食都不一定能吃到来年秋日,哪有余力送儿子读书?村长提出由他准备笔墨纸砚和一套新衣,其他的……他也爱莫能助。 村长送出这些东西的前提是家里要送傅南昌读书,傅家夫妻一商量,觉得要是错过这个机会就太可惜了,于是,一咬牙把儿子送去了镇上。 傅南昌很会抓住机会,他知道自己家里交不起束脩,今年是勉强凑足了,明年却不一定凑得足,他学得特别认真,抽出空闲就练字,夫子惜才,看他如此认真,天分又好,免了两年束脩。 两年后,傅南昌一手字写得精巧雅致,像是女子所书,而书肆里话本子最喜欢用这种字,经常去书肆的他发现了此事后,主动提出抄书。 他写字又快又好,书肆抄书给的笔墨纸不算多,可容忍几张浪费,但着实不多。一个弄不好,还要自己往里贴墨和纸。但傅南昌从来就没有贴过,还能把多给的那几张纸和墨省下来自己用。 就这么磕磕绊绊地读了五年,傅南昌不光读书不问家里要钱,自己还攒了不少,听了夫子的话去了城里求学。 今儿已经傅南昌读书的第九年,他准备要参加今年的县试,一路走到如今,傅南昌付出了多少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对这一次的现实很有把握,只要能考中童生,即便今年考不上秀才,他的身份也不一样了,并且他有把握在接下来的五年之内考中秀才。 得了秀才功名,他才算是真正的改换门庭。 可惜,就在这个当口,出了一件大事,他不止没能考中童生,甚至连考场都进不去。 “南昌,你别磨蹭太久了,快点啊!我去看过了,马车还在。” 顾秋实听到这声音,回过神来,他又不是真的上茅房,当即整理了一下衣裳,从窝棚后面出来。 站在前面催他的人是傅南昌的大哥,村里人都喊他土狗。 贱命好养活嘛! 话是这么说,但也不至于贱到这种地步,皆因为在傅家老大之前,夫妻俩养的那个女儿没立住,两岁时生了一场病,烧得浑身滚烫,熬了大夫的一剂药灌下去,当场就抽搐不止,几息后就断了气。 孩子养不住,在村里很常见。于是赶紧给原本是老二的孩子改名土狗。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